到八月底的时候,陆严河在二十天内,差不多,推荐了九部电影。

  这个推荐的频率,甚至到了有黑粉在陆严河的评论区下面留言,说:你干脆把所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全给推荐一遍算了,好虚伪,中国电影就是被你这种“好好先生”的风气给带坏的。

  陆严河直接回他一句:影院正在上映的32部电影,片方确实都来联系过我,希望我推荐,你觉得我是“好好先生”,你可以当我说的话放屁,但建议你说别人放屁之前,先问问自己的屁股是不是香的。

  这个人又问:那你32部电影都看过了吗?你不会说这二十天看了32部电影吧?

  陆严河:看了21部,怎么了?有意见?

  陆严河充分地体会到,什么叫做行得正、坐得直。

  腰板够硬,什么都不怕。

 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陆严河在表达自己的喜好方面现在挺随心所欲的。

  仍然有别的人说:你是陆严河,你确实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,不应该随便推荐电影,你要知道,你的推荐是很有含金量的。

  陆严河回:我推荐电影的时候,是没有说“这部电影的手持摄影机风格造成了画面对观看不够友好”还是没有说“其实结尾有一点狗尾续貂、可惜了”?最大的含金量不是我的名字,是我基于我的喜好实话实说,你们看了电影觉得我说得名不副实,自然就不信,我以后再说你们也不信,比如你可以从今天开始就觉得我的推荐一文不值,我接受,好吗?

  马上又有人来了,说:大家说这些,出发点也都是希望你爱惜羽毛,是为了你好,为什么你的戾气这么大?

  陆严河:如果你因为自己兢兢业业、努力工作、做出了一个还不错的成就,结果这反而导致了你不过是在休闲的时候多看了几部电影、多推荐了几部自己觉得有亮点、值得一看的电影,就被人吹毛求疵地找茬,你的戾气大不大?另外,我不过是解释和反驳了几句,你就开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,以“为我好”的名义问我为什么态度不好,对我冠以“戾气大”的帽子,你不觉得很双标、很讽刺吗?

  ……

  陆严河也不是想要追求什么“活人感”,他就是……怎么说呢,从出道至今,他确实也没有太去故意讨好过自己的粉丝,包括到现在为止,他都没有任何官方的粉丝后援会,自从解散以后,他就再也不肯接受这个组织。

  明星靠粉丝活着,他承认。

  但他希望所谓的明星,是靠正儿八经的才华和作品,才拥有明星的光环。

  他也希望所谓的粉丝,是因为被这样的才华和作品吸引,所以才“追星”。

  无论如何,彼此之间,少一点要求,少一点说教。

  陆严河特想说一句话,他也从来没有请他的粉丝怎么样过,怎么总有一部份他所谓的粉丝,希望他这啊那的。

  -

  幸好,大部分人其实都不喜欢“饭圈”那一套。

  陆严河跟大部分他的关注者的关系,都是沉默而静水流深的。

  欣赏他的才华,欣赏他的作品,他出作品,自己感兴趣,去看看,不感兴趣,这一次就算了。

  他推荐作品,大家也是一样的做法。

  其实,这就是陆严河想要的明星和粉丝的关系。

  彼此之间,谁也别强求。

  -

  到八月的最后一天,这个暑期档,以总票房98亿收官,让中国的电影市场终于焕发了一次光彩。

  其实,说起今年的票房表现,从五月的荷西电影节开始,票房表现就有了明显的变化。

  春节档之后,单日票房长期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徘徊,梦回十年前一般的糟糕。

  而五月,荷西电影节上百部影片的放映,数十万外国影迷和上百万的国内影迷,都加入了这场电影节的狂欢。

  两个星期的时候,充分展现出了什么叫做“人多力量大”。

  在那之后,电影市场就莫名其妙地被点燃了似的,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路人盘忽然又变大了一些,然后,赶上这个暑期档,各种类型的电影让大家对于电影的讨论非常热烈。

  “终于不再是之前那种半死不活的样子了,一周都上不了一部有点看头的新片。”

  这是很多人的感慨。

  “这也是因为各大电影公司这几年被陆严河以小博大的票房看红了眼,都调整了自己的制作策略,开始在之前的大片梦之余,开始去做中小成本的类型片了,所以,回本压力没有那么大,不用再精挑细选档期,压在手里不敢上。”

  “也不知道九月份会是什么行情,不知道能不能别崩得太狠。”

  大家还是清楚的,过去几个月票房突然一下好起来,有暑期档的BUFF加持。

  就在这个时候,灵河忽然官宣,为两部电影定档九月。

  一部,是灵河投资、张哲逸(马来西亚华裔导演)的电影《红舞鞋》。

  另一部,是灵河负责国内发行代理的西班牙电影《鬼魅之影》。

  前者是剧情片,后者是惊悚片。

  尤其是后者,是灵河八月才拿下中国发行代理的电影。这跟陆严河还没有关系,是陈寅做的。

  灵河现在在慢慢地开始做国内发行。

  陈寅的策略是先用一些“小而美”的外国电影试水。

  九月只有一个假期,中秋。

  这样的小假期,其实往往不太被电影公司看中。

  因为出不了太高的票房。

  但是灵河不介意。

  因为灵河做的全是预期票房只有1-3亿的电影。

  像《红舞鞋》和《鬼魅之影》这样的电影,他们的预期票房甚至只有1000万左右——

  只要1000万左右,就可以靠院线票房实现盈利。

  当然,这仍然很难。

  因为外语片没有中国人熟知的明星,又不是什么特效大片。

  要撬动观众来看电影,其实难度很大。

  好在灵河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电影宣传经验。

  灵河在这两部电影上面,也没有投入大量的宣传经费和资源。

  《红舞鞋》这部电影,灵河全资制作,一共也只花了320万人民币。

  这是一部在马来西亚制作、全马班底的电影。

  无论是演员还是制作人员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者取消屏蔽JavaScript的正常运行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择日走红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作者删除

Copyright © 2021 海润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地图导航 地图XML